资讯中心

NBA 体重榜:华裔埃迪 276 斤登顶,杨瀚森第九约基奇第三

近日,欧洲媒体 BasketNews 公布的新赛季 NBA 体重榜引发热议,这份榜单不仅勾勒出联盟重型内线的分布格局,更藏着球员们适配赛场的生存智慧 —— 华裔中锋扎克・埃迪以 138 公斤(276 斤)的体重独占鳌头,中国新星杨瀚森以 122 公斤位列第九,而两连 MVP 得主约基奇则与锡安同以 129 公斤并列第三。

榜单前十二名被内线球员彻底包揽,印证了 "吨位即底气" 的赛场逻辑。榜首的扎克・埃迪堪称 "现役最重",这位身高 2 米 24 的灰熊新秀凭借 138 公斤的体重,在禁区建立起天然屏障。作为拥有中国血统的球员,他延续了传统重型中锋的生存法则,用吨位优势在篮下卡位、护框,成为灰熊内线的关键拼图。紧随其后的努尔基奇以 132 公斤位居次席,爵士队正是看中他的体重优势,用以顶防约基奇这类顶级内线的低位要位。

并列第三的约基奇与锡安,展现了体重与打法适配的两种极端。约基奇虽以 129 公斤的体重跻身重型行列,却用 "地板流" 打法将重量转化为优势 —— 低位对抗时的稳扎稳打、高位策应时的身体稳定性,让他的体重成为技术发挥的基石而非负担。这位曾沉迷可乐的 "肥宅",通过饮食克制与针对性训练,将体型雕琢成适配战术的武器,用历史级的传球视野证明 "聪明的重量更具统治力"。反观锡安,即便减重后仍维持 129 公斤体重,但依赖爆发力的冲击型打法,让关节长期承受巨大负荷,曾因体重飙升至 144 公斤遭遇严重伤病,这也为榜单上的重型球员敲响了警钟。

中国球员杨瀚森的第九名尤为亮眼,他是榜单前十中唯一的亚洲面孔。这份排名背后,是他休赛期从 118 公斤到 122 公斤的科学增重历程,4 公斤的肌肉增长看似微小,却是适应 NBA 对抗的关键调整。开拓者教练组在夏季联赛发现,118 公斤的他面对联盟平均 120 公斤以上的中锋时,篮下卡位成功率仅 42%;而数据显示,中锋每增 1 公斤肌肉,篮板成功率可提升 3%,场均篮板增加 0.7 个。为此,杨瀚森在老将训练营打磨力量与技巧,最终将体重稳定在 "对抗与灵活平衡" 的黄金区间。

季前赛的表现印证了增重的价值:对阵国王时,他在与 120 公斤的尤班克斯对位中,凭借新增的体重完成 3 次进攻篮板,这一数据较夏季联赛场均提升 1.8 个;追防拉文的遮天大帽与挡拆后 66.7% 的三分命中率,则证明他并未因增重丧失灵活性。与队内 127 公斤的克林根相比,杨瀚森 122 公斤的体重更适配现代篮球节奏 —— 克林根因体重过大导致挡拆换防成功率仅 38%,而杨瀚森的 "重型不笨重" 特质,完美契合开拓者的空间战术需求。

这份体重榜更像一本 "内线生存指南":埃迪的极致吨位、约基奇的技巧驾驭、杨瀚森的精准平衡,诠释了不同的成功路径。对杨瀚森而言,第九名只是起点,开拓者主帅比卢普斯已透露他将获得稳定轮换时间,甚至有望冲击首发。但挑战同样存在,他既要学习约基奇对体重的精准控制,也要警惕锡安的伤病教训。开拓者队医团队已制定专项方案,通过核心训练与关节保护,确保体重与运动能力的长期平衡。

NBA 体重榜:华裔埃迪 276 斤登顶,杨瀚森第九约基奇第三

从更宏观的视角看,杨瀚森的体重进化史,是中国球员适应 NBA 的新探索。过去,中国中锋常陷入 "偏瘦缺对抗" 或 "笨重失灵活" 的困境,而他通过科学增重找到第三条路 ——122 公斤的体重既是对抗盾牌,也是策应与投射的基石。夏季联赛场均 3.8 次助攻的数据证明,重型身材反而能提升传球稳定性。这份体重榜的排名只是数据注脚,真正的答案,终将写在常规赛的每一次篮下对抗与策应传球中。

xc体育,XC-Sports,xc sport体育,,XC Sport官方登录,www.xc.com

发表评论